第八十章 静姝献艺)_大汉争霸
笔趣阁 > 大汉争霸 > 第八十章 静姝献艺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八十章 静姝献艺)

  司马防这次没有阻止,他点了点头同时笑容满面,从这一刻起庞统的利益就会绑到他司马家的战车上,他收了不仅仅是一个儿子,那更是一个强大的助力。

  “为父今日又得一子,甚微欣慰,从此刻起往后,世间再无庞统此人,记住,你就是我的二儿子,司马懿。从今日起,你就是我的亲儿子,不论是做什么身后自然有为父照应着。”

  “等等”庞统一惊,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,他有些不敢相信的赶忙询问道:“我是谁?”

  “我二儿子司马懿,字仲达”司马防还以为庞统没有听清楚,还特意的补充了一便。

  庞统这次真的听清了,他此刻还是有些难以置信,仿佛置身在梦中,他怎么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司马懿?这到底是他在做梦?还是司马防在做梦?或许他还是又穿越了?

  随着庞统,不是司马懿跟司马防在房间里商议了许久之后,这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,其实因为天气开始变冷,这时候天色暗下来可时间还算早,晚宴也开始了。这里虽然叫梅园,其实此时还没有梅花,毕竟时节不对,每到冬日这里的梅花开的特别娇艳,而且香气袭人,因这里梅花是一绝所以起名梅园。

  酒宴开始岂能没有歌舞助兴,长安头牌静姝在旁,那名歌女敢造次卖弄?慢束罗裙半掩胸,蝉翼罗衣白玉人。身着一袭半袒胸的大袖罗衫,头发盘成‘惊鹄髻’的,额间一点梅花妆的花钿,正应了今日梅园之题,红唇皓齿,凭添几分清丽。她的身材曲线曼妙异常,既觉丰腴、又觉苗条,修长的是腿、纤细的是腰,凑在一起偏无一点突兀。

  静姝露面之后不少男人眼睛都直了,有一些老学究,所谓为人师表的官员表面上正气凛然不去看静姝,其实趁着别人不注意那目光都贼溜溜的往人家姑娘身上瞟。食之性也,不少人暴漏出了自己好色的本性。

  静姝这一出场就带来了震撼的效果,远远的柳朵儿自然看到这一幕,她也被静姝的美丽所震撼,产生了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。要知道人家姑娘也不过十六七的年龄,甚至都比她要下,但为何这气场却这么强大,柳朵儿本来十足的信心此刻也就剩下两三层了。

  此时司马防已经登上了宴会的主位上,其周围陪同的只有两人,一人为司马孚是司马防的儿子,大家都认识。另一人自然是庞统,也就是现如今的司马懿,众人都不知其是何身份。此时只见主位上的司马防道:“今日是老夫的生辰,多谢各位前来捧场,今日算起来也可谓是双喜临门,我这痴儿司马懿的病如今也已经痊愈,老夫真是欣慰,同时也要感念上苍,懿儿,孚儿与为父一起,共敬在场的宾客一杯。”

  司马防说话间,马上就有侍女上来为三人斟满了酒杯,通过司马防的话众人这次知道,另一个在他身旁陪伴的是他那个久病不出的儿子司马懿。别管大家私下里怎么议论司马家族,或者有什么仇怨,但这表面功夫还需要过去的。

  “我等共敬司马大人,共敬二公子,恭贺司马大人生辰,恭祝司马公子身体康健。”其中下方一个宾客带头说道。

  其余人也纷纷拿起杯学着他齐声道:“我等共敬司马大人,共敬二公子。”

  “诸位,让我等同饮此杯。”司马防也高举酒杯,话音刚落就痛快的饮下。

  在饮下酒后,司马孚恭恭敬敬的对静姝施礼道:“早闻静姝小姐才色双绝,今日家父生辰,不知道能否请小姐一展才艺以助酒兴?”

  静姝能来自然不会不准备节目,不过司马孚这一举动一个是体现他对静姝的尊重,另一个能显现司马家族的气度涵养。静姝身为长安醉仙楼的头牌,这名声在长安内自然人人如雷贯耳,头牌在花容月貌之季自然受到无数男人的追捧,就是寻常的权贵家想见一面都极为困难,况且静姝还有何进之妹的身份。

  “司马公子所请,静姝断然不会拒绝,今日司马大人寿诞,小女子无以为贺,唯有献歌一曲,恭祝司马大人寿比南山,平步青云。”静姝的声音清脆柔美,可能是天生的娃娃声,有几分后世台湾女孩撒娇的音调,别说唱歌了,就单单这嗲气的声音就足矣让在场不少男人想入非非了。

  静姝说着,落落大方走向前去,早有人搬过锦墩,奉上‘秦汉子’。其实东西又可以称为‘批把’,这东西就是后世琵琶的前身,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《释名?释乐器》:“批把本出于胡中,马上所鼓也。推手前曰批,引手却曰把,象其鼓时,因以为名也。”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,向前弹出称做批,向后挑进称做把;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“批把”。在古代,敲、击、弹、奏都称为鼓。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,因此为“马上所鼓也”。大约在魏晋时期,正式称为“琵琶”。

 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,据史料记载,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,秦、汉时期的“秦汉子”,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(共鸣箱两面蒙皮),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。“阮咸”或“阮”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,四弦十二柱,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。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,故以其名相称,即今天的阮。

  南北朝时,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,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。曲项琵琶为四弦、四相(无柱)梨形,横抱用拨子弹奏。它盛行于北朝,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。(为方便写文,本书统称‘琵琶’)

  静姝的琵琶确实弹得好,珠走玉盘,行云流水,其精妙处……庞统打个哈欠,对这种传统乐器,他的欣赏水平有限,确实听不出啥来。

  静姝秀口倾吐,又极其美妙的声音唱出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
  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
 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”

  这是《诗经》极为经典的片段,名曰‘蒹葭’,所有不少歌舞伎都会唱,不过能唱的如此美妙的静姝还算是第一人。

  “咚、咚咚、咚咚咚……”,静姝弹罢琵琶,舒展歌喉后,下方众人齐声喝彩,随即静姝又放下琵琶,台下的令一名舞女弹奏琵琶伴奏,后方的同时又有人敲打建鼓,吹笙的吹笙,弹琴的弹琴,这一瞧过去,好大的架势,整个一个打击乐团。

  鼓声一响,静姝微倾首、稍敛眉,双袖背于纤腰之后,一脚抬起,摆了个起手势。乐曲声一起,静姝轻抬玉足,将踏未踏时,背后双手便自下向两边一甩,长袖飘带既若流云、又似羽翅般翩然飘起,神情含羞妩媚,舞姿极为优雅。

  美人起舞倒是十分有看点,尤其静姝的眼神,仿佛每一个人都觉得被美人注意到了一般,庞统觉得静姝好像特意向他抛了一个媚眼,那感觉真是动人心魄,庞统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错觉。

  这“柳腰舞”大大有名,许多艺伎伶人都会跳,据说起源跟曾经的著名典故“楚王好细腰”有关,据说昔日楚灵王喜欢腰条甚细的女子,认为细腰女子如柳条般,跳此舞楚楚动人。为了博得楚灵王的宠爱,不少女子都极力的减肥束腰,就为了博君王一笑。所以就有传言道:“楚王好细腰,宫娥多饿死。”

  在场的客人对此也绝不陌生,但是跳得如静姝这般舞技精湛,出神入化的却绝无仅有,一时间彩声雷动。不过后方看到这一幕的柳朵儿却心里更没底了,原本还有几分不服气静姝能抢了自己的头牌之位,不过今日一见,人家不论是样貌还是歌喉,舞技都是自己望尘莫及的。

  这些古典舞蹈美则美矣,但对庞统而言,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,后世在网络上,电视上,见到的那些带有特效的舞蹈比这个有震撼力多了。在静姝跳舞的时候,司马防也在观察周围的人,他这三儿子司马孚也算的上是心性坚定之人,但此时也呆呆的被迷住了。倒是他新收的二儿子庞统,也就是司马懿却心性坚定不为美色所动,司马防年过半百才有如此定力,可没想到庞统一个年轻之人心性之坚不下于自己,司马防暗暗感叹他的不凡。

  舞曲罢,那倩影已经悠然离去,但众人仿佛意犹未尽,好像那倩影仍然在眼前一般。不过静姝也有自己的规矩,她到一家之后只表演一曲,这已经是给人家天大的面子了,想让静姝表演第二个节目简直天方夜谭。众人也都知道,虽然为尽兴也不敢再要求。这时候庞统起身道:“父亲,我看在场诸位仍然沉浸在静姝小姐的舞蹈之中,昔日的柳头牌也以才貌著称,不如让朵儿小姐也献上一曲,以供我们大家欣赏品评一番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er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er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